銳正國際患者自述(我把日本體檢、化療、手術的過程寫出來,以示對日本醫療機構的感謝)
一、我在日本體檢,有不同的感受。
2012年10月9日,我在日本東名醫院體檢,查出乳腺癌,2011年3月我在國內體檢中心體檢有過懷疑,馬上去當地腫瘤醫院找專家咨詢,醫生認為我的倆個孩子都是母乳,顯像又不明確,問題不大??墒鞘赂粢荒臧氩【桶l展的不可思議。定好的班機只好退票,申請了醫療滯在。在銳正國際會社的努力下,去東海大學附屬醫院做了確診、治療。確診結果乳腺癌轉移淋巴,而且脖子下淋巴有2mm侵潤細胞。到現在已經是第6個年頭了,每年定期來日本復查,恢復狀況很好,期間沒有服用過任何有關藥物和保健品。
我很幸運在日本做了體檢,也抓住了治療時機,控制了病情。日本當地醫療機構的專業素質、內外環境、服務水準都超出了我的想象,完全不同于國內以往的體驗和感受,相比國內的服務品質更高,價格在國際范圍也很合理。人無論年齡多大,一但患了重病,仿佛看清楚了什么。特別是到了知天命之后,剛懂的生活和活著的區別,想好好活一把的時候患了癌癥。說實話我確實有些不服,瞬間覺得生命好脆弱,好短暫,更感到生命的可貴。此時的心是拔涼拔涼的,但在我做診療的各項檢查時,心里的溫度也慢慢的在回升。
日本醫院的體檢、就醫都是預約制,所以,沒有熙熙攘攘擁擠和漫長的等待。醫院安靜有序,每一個檢查項目都有時間,完成一個項目和下一個項目之間電腦都有顯示。護士會告訴大約多長時間,時間間隔短的會給你提示。每個項目基本不用等待,檢查科的位置都有示意圖。我每年的復查都是提前一年預約好的日期,具體到年月日,具體的時間在什么科,幾點到什么地方,做什么都清楚的寫在預約書上。檢查中電腦會跟蹤你在什么地方,有問題會及時通知。
有控制時間的檢查,要給你配備一個院內手機。及時呼叫聯絡,不會造成時間錯過及失誤。
在日本醫院體檢過程中,讓我感到服務的細節的人性化,是對患者心靈的慰藉。超聲波檢查是最常規的一項,但在這里有不一樣的感受。在東名醫院和東海大醫院都做了這項檢查,服務標準是一樣的到位。從腹部到頸部一絲不茍,探頭走向輕柔舒緩。耦合劑是溫熱的,比皮膚溫度略高于一點,和皮膚接觸到很舒服。醫生看的很仔細,每個部位查的特別用心,探頭反復觀察、拍照,每次要用半小時左右,中途我都會小睡一會兒。走進超音室的門口有脫衣服的拉簾,和放物品的筐子,還有消毒后的備用毛巾。當你躺在床上,醫生會用毛巾裹住你的衣服,然后把裸露的部位蓋上小毛巾被。檢查完一個部位蓋住,在進行下一個部位。檢查結束還要用溫熱的小毛巾幫你擦干凈。
核醫學檢查骨頭,是每年復查的必檢項目,可以及時發現骨轉移。醫生往血管里注射了10cc的藥,等待兩小時后上機器檢查,這個時間自由支配,可以在休息區讀書、看報、看電視。出去溜達……提前十分鐘準備好,檢查時間二十分。已經做過5次的我,每次要隨著音樂的催眠小睡。仿佛走進森林,越過小溪那一縷明媚的陽光暖暖的趕在身上,讓我追逐生命的美麗放飛還來不及想什么,檢查就結束了。
記得第一次做全身骨頭檢查時,走進清靜的核醫學檢查科使我有點懵懂。醫生和風細雨地告訴我,上了機器可以打噴嚏、咳嗽,但身體不能動。醫生為我蓋好毛巾,開始時有機器不大的隆隆的響聲,隨著耳邊響起了鋼琴曲,本來思想中在擔心會有什么問題?可是這美妙的音樂把我帶到了另一個空間,朦朧中自己走進了一片大森林,很困像是睡去了,忽然清楚的聽到鳥語聲,輕輕的悅在耳邊。走進了那茂密的森林里,茂密的森林中,被一縷蘇醒的陽光撥開,像萬箭齊發進這沉郁的山林。原本灰沉的溪水也浮出潺潺的光影。我沿著溪邊慢步,嗅覺上好似百花芬芳與晨曦的清香正在張開雙臂擁抱我的生命、擁抱我的靈魂。味覺上我感覺把明媚的光吸入了我的腹腔,照耀著五臟暖暖的舒暢。觸覺中陽光正在溫柔地撫慰我黑夜消沉的肌膚,讓其發出光亮。被陽光熱烈醒來的鳥兒,開始嘰嘰喳喳的叫著,正在討論今天要發生的事情。又是一陣機器的隆隆聲,半睡半醒的我,張開雙眼機器從頭開始現已走到足底。微笑的醫生做出了ok的手勢,哦!我意識到檢查結束了要馬上下床。醫生說不要緊,多躺一會兒。然后輕輕地拿下蓋在我身上的毛巾被,扶我起來。每次骨檢查像是一次思想的旅行。
無痛腸胃檢查是提前預約,前一天晚9點禁食喝二片藥,早6點開始禁水。和國內不同的是清腸在醫院進行,9點開始飲用2000ml洗腸藥(味道很好像國內的脈動補水飲料),要在一小時喝完。我因不喝涼水,醫生為我加了溫,(大約2至3小時排泄完畢)我用了2小時就排泄合格。等待室茶幾上有排便圖樣,喝上水要不停的活動,設有前后顛簸的電動鞍馬,也可以在走廊里散步。在5、6次排便后,接近腸道洗干凈的時侯,醫生會每次到廁所檢查大便情況,直到沒有一點異物才會開始接受檢查。我在半小時就請醫生上了6次廁所,一按電鈕醫生就會到,不厭其煩的查看直到合格。然后我換上了醫院的大褂、和后面有2寸開口的短褲,躺在檢查床上醫生告訴我輸麻藥時有3到5秒的血管輕微痛感,檢查時間大約20分鐘。真的檢查時沒有什么感覺,睡一覺檢查就結束了。在二次檢查中我都有息肉順便取掉,醫生會很負責的講病灶的情況,讓我安心沒有問題,并給了一周內的書面飲食指導。
2017年5月15日,我在東海大學附屬醫院做了第一次PET(派特CT)檢查。雖然日本醫院都有 PET-CT 項目,但除非有特殊需要,常規體檢中并不推薦。因在骨頭檢查中,有一處骨頭異常,醫生問我有沒有摔過跤?我也不記得,醫生判斷我應該是撞摔骨裂袋痕跡,為了消除疑惑我預約了PET檢查。
檢查前一天的晚9點后,禁食、不準喝帶糖類的飲品。醫生檢查有無金屬東西在身體,量血壓、測糖尿、量體重等等比較嚴格。護士引領認識休息室、更衣室、詳細介紹檢查前后的事項。然后按體重輸入藥量,護士囑咐注射完畢到休息室喝水排泄,說明藥品有輻射。在短時間內不要和小孩擁抱,防止輻射影響小孩身體。1小時后開始了檢查,PET檢查室封閉嚴密,躺在機器前醫生告訴我不能動,堅持20分就可以了。為我做了固定,蓋上毛巾被,在輕音樂的伴隨下結束了檢查?;氐叫菹⑹倚菹?0分,如影像不清楚還要繼續檢查,當時出結果。檢查結果顯示正常,后來想起是我10個月前騎自行車撞到了,形成一點陳舊性骨折。查出甲狀腺炎,一直困擾我的冷熱不均也找到了答案。
扎血管針是我最糾結的事,在日本醫院這個問題就不是問題,東海大學附屬醫院采血科每天採血人數都在600人次以上,窗口就有12個,8點準時12位醫生開始工作。
采血是每次就醫前的第一關,5年來我經過了50多次的採血,幾乎沒用痛苦過,讓我感動的是那個資深的醫生不論什么時間只要我來採血他就會出現在我的窗口。
因為在第一次采血的時候,找血管真是難到了一個醫生。這里的止血帶勒在胳膊上根本沒有多大感覺,基本是用手指摸靜脈,進了倆次針都沒成功。便不停的向我道歉,說給我造成疼痛,便找來了資深的醫生“一針見血,”皮膚沒有感覺。從此,我就有了采血室的固定的醫生。
我的血管要比一般人的細很多,一說抽血、輸液我就恐懼(在國內一般要扎3一5次每次都是青一塊紫一快,在日本扎血管的都是醫生,給藥是護士。幾年來,每當我出現在采血室,都是這位醫生為我采血。還有核醫學的全身骨檢查5年中也是一個固定醫生為我輸藥,我的皮膚也沒有因為找血管而青過??词切∈乱粯?,但這個細節是讓我感動,也不再為扎血管的問題膽怯。